您当前所在位置:首页 > 绩效运行监控开展方式
绩效运行监控开展方式
来源:   发布日期: 2021-08-23   访问量:

    绩效运行监控是为了提高预算执行效率和资金使用效益而安排的,由财政部门组织、预算部门及其所属单位依照职责实施,是对预算执行情况和绩效目标实现程度开展的监督、控制和管理活动。也就是开展预算绩效日常监控,并定期对绩效监控信息进行收集、审核、分析、汇总、填报;分析偏离绩效目标的原因,并及时采取纠偏措施,形成绩效目标执行监控表,按照要求向财政部门报送绩效监控结果。
理解了绩效运行的内涵和监控的内容,方可更好的编制绩效监控报告。
    一、绩效监控对象
市直各部门(含所属单位)申请安排的当年度所有财政项目资金(既包含部门预算项目资金,也包含上年结转、本年追加等各专项资金)。
    二、绩效监控内容:
  (一)绩效目标完成情况。
    一是预计产出的完成进度及趋势,包括数量、质量、时效、成本等。
    二是预计效果的实现进度及趋势,包括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和可持续影响等。
    三是跟踪服务对象满意度及趋势。
    (二)预算资金执行情况,包括预算资金拨付情况、预算执行单位实际支出情况以及预计结转结余情况。
    (三)重点政策和重大项目绩效延伸监控。必要时,可对重点政策和重大项目支出具体工作任务开展、发展趋势、实施计划调整等情况进行延伸监控。具体内容包括:政府采购、工程招标、监理和验收、信息公示、资产管理以及有关预算资金会计核算等。
三、如何监控
    (一)监控方法: 绩效监控采用目标比较法,用定量分析和定性分析相结合的方式,将绩效实现情况与预期绩效目标进行比较,对目标完成、预算执行、组织实施、资金管理等情况进行分析评判。
    (二)监控方式:绩效监控包括及时性、合规性和有效性监控。
及时性监控重点关注上年结转资金较大、当年新增预算且前期准备不充分,以及预算执行环境发生重大变化等情况。
合规性监控重点关注相关预算管理制度落实情况、项目预算资金使用过程中的无预算开支、超预算开支、挤占挪用预算资金、超标准配置资产等情况。
    有效性监控重点关注项目执行是否与绩效目标一致、执行效果能否达到
    (三)监控流程: 绩效监控工作是全流程的持续性管理,具体采取日常监控和财政部门定期监控相结合的方式开展。条件具备时,开展在线监控。 每年8月,要集中对1-7月预算执行情况和绩效目标实现程度开展一次绩效监控汇总分析,具体工作程序如下:
    (一)收集绩效监控信息。预算执行单位对照批复的绩效目标,以绩效目标执行情况为重点收集绩效监控信息。
    (二)分析绩效监控信息。预算执行单位在收集上述绩效信息的基础上,对偏离绩效目标的原因进行分析,对全年绩效目标完成情况进行预计,并对预计年底不能完成目标的原因及拟采取的改进措施做出说明。
    (三)填报绩效监控情况表。预算执行单位在分析绩效监控信息的基础上填写《项目支出绩效目标执行监控表》,并作为年度预算执行完成后绩效评价的依据。
    (四)报送绩效监控报告。年度集中绩效监控工作完成后,及时总结经验、发现问题、提出下一步改进措施,形成本部门绩效监控报告。
    四、绩效纠偏
    通过绩效监控信息深入分析预算执行进度慢、绩效水平不高的具体原因,对绩效监控中发现的绩效目标执行偏差(经费保障、制度保障、人员保障、硬件条件保障)和管理漏洞,应及时采取分类处置措施予以纠正:
    (一)对于因政策变化、突发事件等客观因素导致预算执行进度缓慢或预计无法实现绩效目标的,要本着实事求是的原则,及时按程序调减预算,并同步调整绩效目标。
    (二)对于绩效监控中发现严重问题的,如预算执行与绩效目标偏离较大、已经或预计造成重大损失浪费或风险等情况,应暂停项目实施,相应按照有关程序调减预算并停止拨付资金,及时纠偏止损。已开始执行的政府采购项目应当按照相关程序办理。